//彰化//

《一期一會》

頭兩天的台北之旅對我來說是一場「熱身」,好讓我重新適應台灣的步伐,亦預備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更多不同的城市,而彰化就成為了旅程正式的開端。我所訂的民宿並不在彰化市內,而且要3點鐘才能入住,因此我大概早上11點到達彰化後就決定先探索一下彰化市。除了在網站上尋找「彰化市十大必去地方」、「彰化市文青好去處」之外,我喜歡在Google Map上尋寶,因為有時候除了一些熱門的店舖或景點以外,其實市內隱藏著很多值得一訪的小店,而這個方法也確實讓我經常在世界不同角落裡找到驚喜。

  彰化的第一站,我去了一間名為「暗街仔巷」的咖啡店。除了咖啡店以外,它也是一個藝文空間,因為店舖裡的不同角落會化身為一個手作平台讓台灣的藝術家寄賣自己的作品,好讓客人在內用餐時也能夠欣賞到不同風格的手作。我去的這天是平日,而且時間尚早,所以店裡只有我一個客人。我喜歡一個人在安靜的地方裡思考和創作,而這棟老房子的風格也與我心目中想創立的空間很類似。我一邊喝著蜂蜜檸檬、一邊看書,同時幻想著有一天我也會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一方面分享自己在音樂、旅遊、以及茶藝和烘焙上的熱誠,另一方面提供一個地方讓人能夠沉澱和感受。獨處這件事除了對於內向的人本身就很大需求之外,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人的時間。科技的發達讓我們能夠隨時隨地接觸種種資訊,也能夠輕易跟別人聯絡,久而久之我們卻愈來愈少時間跟自己相處。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在充實的一天回到家,獨自一人在房間的時候,會突然有種莫名的孤獨。明明今天過得很好,但卻有一種沒有因由的失落感。我覺得這時候就代表我們需要好好跟自己溝通一下。「最近過得幾好嗎?」除了用來關心朋友外,也需要用來關心自己,特別是這個世界不斷教我們要懂得人情世故、體諒別人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忽略了自己的需要,甚至不敢呈現自己脆弱的一面,不經不覺抑壓了很多情緒在潛意識裡。當然每個人的社交模式也不同,我覺得重要當然不一定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突然感到莫名的失落,不妨問自己一句「你幾好嗎?」。

  離開「暗街仔巷」之後我在大概十分鐘步程的範圍內找到了彰化名物—爌肉飯。通常我去旅行都喜歡吃當地最地道的食物,除了昆蟲和內臟之外基本上我都會想嘗試;而比起人氣店舖,我更傾向去一些無名小店,感覺能夠用自身感受品嚐到最真實的味道,而不是單純地品嚐一種期望。一碗爌肉飯、一碟青菜、一份豆腐、一些輕鬆的對答,讓這個午餐雖不至驚為天人,但卻是如此簡單和溫暖。吃過爌肉飯後,我在地圖上找到附近有一間小店「榯玖珈琲所」,它位於南門市場裡的一個小舖位,在魚檔對面,日式料理店旁邊,說實話一開始毫不起眼,我也花了一點時間才找到它的確實位置。老闆是23歲的彰化人,年紀輕輕的他四年前創立這個品牌,並在2022年開了這間小小的店,開始了這個咖啡夢。我喜歡喝手沖,而他就強烈推薦我試一下台東出產的咖啡豆,反正像依索比亞,哥倫比亞這些比較常見,台灣的豆在其他地方反而真的罕有。我覺得每一個人喜歡每一樣東西或多或少都反映了一些性格,就以咖啡為例,有人喜歡奶啡、也有人喜歡齋啡;有人喜歡加糖、也有人喜歡原味。而我覺得我喜歡手沖的原因就是我喜歡用相對溫和的方式去了解咖啡本身的味道;相比起來義式濃縮對我來說就太強烈,正如我很怕太強勢太熱情的人。也例如我不止一次聽過有人說人生本身已經很苦,所以喝飲料一定要喝甜的,來為人生來一點調劑,其實也並無道理。

  老闆用這款台東豆所做的手沖一入口就有很明顯的威士忌木桶的香味,然後慢慢的轉化成黑朱古力的甘甜,而同時間整個過程並不存在大眾所認知「咖啡很苦」的理解,確實是我近來喝過最喜歡的咖啡之一。我覺得不論是做音樂、畫畫、沖咖啡、還是煮飯,其實都是藝術的一種,而藝術最美、同時也是最赤祼的地方是你可以從一個作品裡了解到創作者的性格和對於那樣藝術的態度。我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或者表演者,不一定要覺得自己有厲害(而其實真正厲害的人都不會說自己足夠厲害),但必須對於自己的創作或作品有信心,因為那是對觀眾或顧客最負責任的表現。別人付錢來喝咖啡,咖啡師不能說自己只是業餘水準而順理成章地呈上一杯失色的作品;相反,像這位彰化的老闆一樣,他不斷表示自己仍然需要更加努力鑽研這門學問,但當他要呈現台東的作品的時候,他會很有自信的告訴你會品嚐到甚麼風味,而隨著它溫度的轉變味道上也會伴隨著甚麼變化等等。

  小小的空間內播起他喜愛的香港老歌,張國榮、張學友、王傑等等一首又一首的經典,陪伴著我們聊聊台灣、聊聊香港;他分享了很多彰化的小店和故事、而我也分享我的旅程和音樂,不經不覺就兩個多小時。雖然這樣就少了兩三個小時探索景點,但我覺得比起多走一兩個景點,這種一期一會的相遇讓我更加難忘。有人能夠很自在地在群體中做社交蝴蝶,而我則喜歡單對單的交流,因為我們都能夠作為「自己」去了解和分享故事。而這些在不同地方所發生的故事能夠成為我認識這片土地的碎片,同時從這些碎片中學習,並成為一個更完整的自己。感謝這一位年輕的老闆讓我了解台灣本地咖啡豆的味道,同時讓我再一次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榯是樹木的意思,而榯玖就代表希望十九歲創立的品牌能像樹木般茁壯長大。」

  就算是小小的店,只要熱誠和能力足夠,也能發揮強大的力量。

  除了這種直接的交流,有時候作品也能夠在某個時機影響到某些人,就像我喝完咖啡之後起程到火車站的途中,我去了一間獨立書店「青青的島」。打開大門後最先看到的是一個書櫃,而書櫃上最先吸引我的是一本《島嶼紀錄誌 第二誌 北海道鐵道旅》,而作者也就是青青的島老闆本人。她把她和妹妹的旅程用文字和照片紀錄下來、編輯並自費出版了這本書,而這正正就是我其中一個理想。我是一個有想法就會付諸實行的人,而我很有信心終有一天我會用同樣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旅程中的得著和感受,但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文筆還需要鍛鍊、更何況現在沒有名氣的我即使出了書也應該沒有人會買,所以一直都打算幾年之後才完成這件事。但當我看到她出版了幾本作品,分別紀錄了北海道鐵路、挪威和法羅群島的旅程,我就想其實我也可以——我也可以現在就完成這個小小的夢想。畢竟正如台北篇的主題「變」一樣,未來的台灣並不會是此刻的寶島,而三年後的我也不會再是現在的自己,即使文筆和思想成熟了,卻再也寫不了我初次環島的感受和如此仔細的記憶。正因為如此,這本有關台灣環島的第一胎就誕生了。一切的相遇都是緣份,即使只是透過作品做媒界,也能成為生命中的一顆種子。正如我推出這本作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單純把旅程用自己最憧憬的方式整合起來,透過文字、相片和音樂來跟讀者來一趟書本上的旅行;倘若它讓你對於生活多了一份體會或力量,那對我而言就會是一份額外的禮物。

  近黃昏的時間,我終於乘坐大概四十五分鐘的客運起程去彰化縣的另一個市——鹿港。我當初決定要住在較為偏遠的鹿港是因為我想走訪非常有名的鹿港老街。比起繁華的鬧市,我更喜歡古舊的橫街窄巷,而照片中鹿港那個泥紅色的主色調讓我很著迷。雖然鹿港老街最主要的街道已經成為很有名的遊客區,所以少不免混雜了商業的味道,到處都是手信店和小食店,但同時間我又明白正因為它的名氣讓一些小店得以維生,也讓這個地方戰勝了時代的淘汰。這讓我反思到這個世界的運作其實最重要還是一個字——平衡。就好像「陰陽」的概念,一個世界要正常的運作就需要有陰有陽,而一個人要真正生活和成長也需要有高山低谷。當然,人想追求幸福快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如果我們的人生並沒有任何創傷和挫折,我們或許會缺乏一些自我檢視、從而成長的養份。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失去過任何人或任何事,或許我們會視擁有為理所當然,而當擁有只是一種常態,就沒有甚麼值得高興。相反,經歷失去會讓我們受傷和痛苦,但正正因為這份經歷我們會開始學懂甚麼是「珍惜」,而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也能夠在往後的人生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為了感受沒有遊客的老街,因此我在離開鹿港的早上,早早在六時半便起床,吃過蛋餅後在九曲巷裡再次穿梭於兩個時代之中。牆身是磚紅、連地面也是磚紅,舖滿的是一種年代感、也是一段又一一段的歷史。從破舊的磚瓦之中望進某些荒廢的屋子內,嘗試幻想屋子內曾經發生的點滴、也嘗試虛構一些許多鄰里之間的生活片段。他們當時候可能並沒有想過這條再平常不過的街道終有一日會變成旅遊區,正如我們也或許沒有想過自己會懷念乘坐著熱狗巴,亦即非空調巴士(非常年輕的讀者應該並不知道何謂熱狗巴)。望著這些破舊的建築,我也很好奇到底它還能捱過多少個春秋。面對世界每天在變,每個地方都嘗試與時並進,但同時也代表會有人和事接二連三被淘汰。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唯有是趁著東西還未被淘汰、建築還未被遷拆、身邊人還未離開之前,好好珍惜。或許當我們嘗試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態過好每一日的生活,我們會對於我們當日所擁有、所看見、所感受的一切抱著更加欣賞的態度。就例如那一杯「榯玖珈琲所」的咖啡、也例如九曲巷清晨的寧靜,當我們視一切都為擁有、而非失去時,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更快樂。

  下一站,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