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與時並進還是無忘初衷》

  要說到這次環島之旅我最期待的部份,一定非台南莫尋。我很喜歡老房子和老街,因此以老房子聞名的台南是我多年來一直想遊歷的城市。這次終於有機會前來台南,我也刻意找一間有67年歷史的老宅陪伴我渡過這三天。把背包放到房間並稍作休息後,我急不及待出發探索這個城市。在低頭族充斥在很多大城市裡的世代,台南是一個讓我想不斷抬頭看的城市,因為即使不是甚麼著名的街道,都能夠隨處看到很多獨一無二的老宅在含蓄地爭豔鬥麗。走著走著,我無意中發現遠處有一個外表很特別的地方,打開地圖尋找到它的名字——「南埕衖事」。其實我不太清楚這棟白色的建築物的用途是甚麼,我猜是咖啡廳或者一個文創的地方。抱著一顆過盛的好奇心,我在台南市走進了這棟外觀感覺不太台南的建築物。

  參加了門票所包含的導覽後才知道,原來這棟八層樓的建築物是由日本國際建築大師 藤本壯介 所設計的作品。它用樓梯作為主要元素,配合他崇尚的白色哲學,打造了這個有點像迷宮的空間,來重新呈現他親身走訪台南巷弄那錯綜複雜的經驗。而除了有一大部份位置用來打造了這個建築藝術品以外,它另一半的空間便以冰淇淋店的形式營運,讓人参加完導覽欣賞完這個藝術品後能夠有一個安靜的空間吃吃冰、飲飲咖啡。有舊才有新、而新也能用來呈現舊,當中到底是傳承還是故弄玄虛,實在是很主觀的感覺。如果不是300台幣的門票裡包含導覽和150台幣的消費額,大概沒有太多人會主動去了解這棟建築背後的故事和理念,而它也會隨之淪為一個單純打卡的好地方。但知道了理念也就代表它有更大的存在價值嗎?那麼所謂的導賞也會否只是好讓這棟建築物雌鶴立雞群的商業手段?其實我也沒有答案,我只是單純地頗喜歡藤本壯介先生的意念而忽發奇想地思考。我欣賞他用一些簡約的元素來重新呈現一些回憶,在参加導賞之前我的確覺得那些亂中有序的樓梯有一點像台灣的橫街窄巷。有時候我認為思考最重要的並不是追求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願意讓自己多反思和欣賞每一日所碰到的人和事。我認為生活的本質,其實從來都不是追求一個答案。

  帶著滿滿的想法離開「南埕衖事」後,我繼續在附近探索更多台南的故事。我在「文鼎留聲博物館」裡認識了留聲機的歷史,並如何發展成往後黑膠唱片的興起;我也了解到在中西區的「蝸牛巷」是台灣文學家葉石濤的小說《往事如雲》裡所提及的場景。我嘗試想像自己成為一隻蝸牛,把腳步放到最慢來細味巷弄的每一處。這樣緩慢的步伐維持到晚上,我在營業到晚上九時正的「自己的房間」內喝著一杯威士忌牛奶寫下感受,一來好讓感受不會太混亂、二來我想安靜地聆聽自己重新說一遍今天的故事。在紀錄當日的感受之先,我曾經有一刻覺得今天好像缺少了一些非常難忘的回憶,但原來,當我把經歷都寫下來,才發現我得到的絕對比我想像的更多。

  來到台南的第二天,位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國立臺灣文學館」是我第一站想去的地方,畢竟美術館和博物館經常都去,但文學館就真的還是第一次聽到。除了恆常展覽外,今天也有兩個特別展,分別是「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和「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與療」,讓我認識到文學的過去和現在。每一天也被海量文字淹沒的我們,好像很少停下來思考文字到底是甚麼的一回事。有人因為書寫而面臨逼迫、也有人因為書寫而在痛苦的回憶中解脫。由以前只能夠用手寫書信來往,到後來開始有ICQ和MSN的出現,再演變到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傳訊息,而今天的聊天室內甚至只存在語音訊息。我們好像對文字愈來愈陌生了。時代在進步嗎?還是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再沒有耐性去用心閱讀和細味文字?有時候沉浸在一些別人的故事、甚至虛構的情節中,我們都能夠連結起自己某些以為遺忘了的回憶或傷痛中,並從閱遺中釋放了一些不知不覺抑壓已久的情緒。比起兩個特展,我最喜歡文學館的常設展,它內含六個主題,由認識台學文學的一些歷史,到了解當代台灣作家的風格,也能夠發掘屬於自己適合甚麼類型的創作,同時它嘗試解釋文字、以致文學是甚麼的一回事,讓人不要抗拒「文學」一詞。其實文學和種種藝術一樣,也是源於生活。我在大學開始便有手寫日記的習慣,因為我覺得大學的生活終於不再像中學一樣每天都重重覆覆,因此我希望透過寫日記來紀錄每個獨一無二的點滴,而這些再日常不過的紀錄也是文學的一部份。

  我想起我在中文大學音樂系面試時,我呈上了自己的作品集。其中一個教授問我是否想做作曲家。「要培養好的藝術態度,我覺得我必須學懂欣賞和了解過往的作品,同時有勇氣創作屬於自己、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如果當時莫札特單純沉浸在巴哈的音樂下,或許音樂的發展就已經並不會像現在百花齊放。所以我還未決定的路向,而我知道我能夠在這裡找到答案。」其實我並不知道為何當時19歲的自己能夠那麼有自信及條理說出以上的話。此刻的我再一次回望過去,我不得不佩服十年前的自己口出狂言。我有寫音樂但我並不會說自己只是作曲家、我喜歡演奏但我也不是演奏家;正如我寫了這本書卻不敢妄自菲薄稱自己是一個作家,我仍然是那個很喜歡看村上春樹、追著每一年本屋大賞的中文譯本來閱讀的那個我,同時創作對我而言是我消化和整理我生活中所得的感受和啟發的方法,其實我和那些會寫日記、或者會在Instagram上發文的人無異,頂多就只是字數多一點。身份有時候當然對我們在社會中建立地位有一些幫助,但其實我們一生人中已經背負很多身份,有時候無謂再額外付予自己和別人一些定義,也不要讓身份變成一種掣肘、阻礙我們追求自己的熱誠。就以文學為例,文筆、修辭、個人的風格等等當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願意起手落筆寫、寫出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作為觀眾、聽眾和讀者,我感謝世界上不同媒界的創作者有勇氣做他們所相信和熱愛的事,讓我從不同媒界思考人生的不同主題,也讓我踏出了這一步把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寫出來。

  除了文學館外,我也到附近的美術館看了一些展覽,緊接著我步行到中西區府中街附近流連。我是一個做事非常謹慎的人,雖然不太熟悉我的人會覺得單單是旅居這件事情就已經推翻了這個論點,但其實我是每一件事都會想瘋狂思考的人,就連每天早上起床後的流程怎樣能夠最有效率我都會不斷重覆思考。所以關於開始旅居生活這個決定,基本上能夠思考和幻想的我都有想過。當然我理解計劃趕不上變化,因此我都會提醒自己要學懂隨遇而安,而事實上經過這一年的經歷和學習也的確讓我成長了很多,變成一個更加了解何謂活在當下的人,但我還是控制不了每天會左思右想,我想這是我頭那麼大的優點和缺點吧。以逛書展和夜市為例,我一定會Z字型的移動,確保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攤位,同時能夠肯定知道自己的方位。但位於在台南一級古蹟孔廟對面的府中街,特別是銀同里附近的範圍裡的巷弄完全沒有規律可言,我無法單憑肉眼辨別方向,所以我反而能夠放任自己不顧方向地左穿右插,就是一種「反正徒勞無功,那就索性躺平」的感覺。我享受在一個感到安全的環境下讓自己能夠隨心地迷失,這處有一間咖啡店、那處有一間賣菲林的小店、「許願所」繽紛的色彩也讓我停下來不斷拍照。每一棟建築都有著細微的分別,讓我在巷弄不經不覺就流連了兩個小時。

  時間尚早,因此我把握機會到訪台南其中一條最出名的街道「神農街」。比起銀同里那邊,神農街的街道就相對有規律,店舖也很集中,到處懸掛的燈籠為這一條街道添上懷舊的氣氛。網上不斷吹捧這條老街是最有台南特色的街道之一,但可能它的名氣讓它變得較為商業化,因此我反而沒有探索那些小巷弄般滿足。資訊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成為我們親身認識這個世界的障礙,所以不要盡信網上的推薦、也不要盡信我的感受,還是親身來感受一下這個老城市的面貌最為真實。行程的最後,我再一次隨著日落的方向不知不覺走到環河街,在新臨安橋上欣賞台南的日落。抬頭,是橘紅的雲配搭尚藍的天,我平靜地呼吸,感謝沿途所看到的一切。

  台南市的景點很集中,因此用走路的方式也能夠探索到很多有趣的建築和店舖,因此我決定把這份享受迷失的樂趣延伸到在台南的第三天。不再跑甚麼景點,而是繼續隨心探索台南市,甚至再走一次前兩天走過的路。中午時分吃了朋友所推薦的碗粿和牛肉湯後,便嘗試放低計劃,用心來帶領腦袋和身體進行這一天的行程。或許是香港的教育讓我們從小就了解做事要思前顧後,到稍為長大了就有「批判性思考」這個專有名詞來強調它的重要性,總之一切都以腦袋為先。感受?等你達成目標後再算吧。「隨心所欲」變成了一個負面詞語,它與任性、不成熟、甚至自私這些詞語掛上等號。當然,如果一個人的隨心所欲會確實傷害到自己和別人,那當然要避免;但如果它無傷大雅,甚至能夠讓自己在壓迫的生活下成為抒發情緒的一些出口,那何不嘗試好好善待自己?

  在小巷內穿梭到汗流浹背的時侯,我找到了「奉口冰室」好讓我能夠稍為避暑。吃一碗古早味剉冰過後我又繼續隨心亂晃,累了便去附近的「花韻冰滴咖啡」喝了一杯手沖;緊接著我去了1932年便開幕,台南第一家的百貨公局「林百貨」裡逛逛。「林百貨」內的電梯和鐵捲門是當時日治中期罕見的現代化設備,而現在則變成讓人打卡的懷舊裝置。走到六樓的天台,除了看到1933年便建成的「末廣社」神杜,也能夠在瞭望台稍為用俯瞰的角度一睹台南市。離開林百貨後走幾分鐘又再一次看到前一天才來過的文學館和府中街。雖然街道沒有變,但我所看到的事物又跟昨日不一樣,昨天是單純的新鮮感,而今天則多了一份熟悉感。同一條街道,我又嘗試多走一些不同方向的小巷,好讓我能夠再次迷失巷弄裡。走到累了,就吃一碗豆花;想停低創作,就到「錫鼓」裡點了一杯冰的台灣紅玉紅茶埋頭寫作。近黃昏了,我把握機會拿著相機到處捕捉日落所映照著的街道和房子,好好欣賞今天的台南,也是我短時間內最後一個在台南渡過的下午。拍到日落都換成晚霞,突然想找鹽酥雞來吃,因此買杯飲料配搭著一份鹽酥雞就成為了一個晚餐,作為一個簡單的結束。

  雖然今天的經歷實在非常平凡,平凡到寫在書裡好像太沉悶。但正正有時生活所追求的,並不是每天都有驚天動地的經歷,而是在用心感受一些看似很平凡,但其實也是獨一無二的畫面和故事。正如昨天在新臨安橋的日落和今天映照在湯德章大道的日落也都有不一樣的美,當這些碎片被拼湊起來,我們就會真正發現到更多每個城市獨特的面貌。所以,找兩個小時在熟悉的城市裡迷路吧,或許你會在平常不過的日子裡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和不一樣的自己。

 下一站,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