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
《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之中》
不經不覺從北部來到南部的最後一站,行程也剛好來到一半。由於這一站的民宿離火車站比較遠,所以我從高雄出發到達屏東後,就在火車站附近的一間咖啡店裡寫高雄篇的文章,等到大約2點才起程乘坐20分鐘的客運,再步行到民宿。中秋過後的這個星期一街上非常冷清,在步行到民宿的路途中沒有任何一間餐廳營業,唯有打消先吃個午餐的念頭,今天異常地疲倦,因此最後我在房間裡休息到五時後才動身到附近的一間平價鐵板餐廳吃個飯、吃碗豆花,便結束今天的行程。根據之前做的資料搜集,加上朋友的推薦,我原本想到「勝利星村」逛逛,但當我開始計劃明天的路線時,才發現原來星期二公休,也就代表這次就無緣遊覽這個地方。
雖然與勝利星村無緣,但卻因此發掘到另一個地方——「屏菸1936文化基地」。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這是一間1936年興建的「屏東支局菸草再乾燥場」,2002年停止運作後直到2022年才化身為一個文創園區,用不同形式展示出屏東的文化和歷史。雖然題目看來跟我並沒有甚麼關係,但它除了有一般展覽常見的展板外,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屏行宇宙」沉浸體驗特展。它用540度的屏幕展示出屏東的百年故事。透過展現一些舊報紙,配合一些英雄式音樂,讓你置身於屏東的風風雨雨當中,另一個展區則用上很多廣告燈箱來堆砌出一個五光十色的空間。像香港的霓虹燈牌一樣,它們每一個都獨一無二,嘗試在城市中突圍而出吸引別人目光,也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濃厚的色彩。
近年來「沉浸式」這個字開始被廣泛應用,除了紅遍全球的TeamLab外,連劇場和音樂會也開始以沉浸式作為賣點。先不去討論到底這個字是否被濫用,我覺得更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大家喜歡「沉浸」,甚至願意花錢沉浸在不同的空間裡。我聯想到從小開始我們就被灌輸做人要成熟、要成功的概念,因此不論小學中學大學都要拼個你死我活,甚至還未出身之前有很多父母就要「贏在射精前」。在這一個追求效率的氛圍中拼搏,很多人都不敢怠慢、甚至不敢快樂。幾年前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他覺得自己「連開心都好似一種罪過」。每一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但如果到頭來我們因為追求成功而失去了快樂,就好像太本末倒置(而事實上的確很多身家豐厚的人過得並不快樂)。因此我認為沉浸式體驗所付予的,或許就是一個讓我們逃離現有空間和氛圍的機會。時間就是金錢,而金錢也能夠買時間和空間,在香港買樓是一個很多人不敢奢想的惡夢,要請假去旅行也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事,但用上二三百元買一個沉浸在幻想的空間和時間倒是非常可行。就這樣,不論是沉浸在星空裡、海洋中、花花世界裡、甚至只是一些強調情緒的氣氛之中,統統照單全收。一來滿足和刺激疲憊的五感,二來打打卡也能在另一個名為社交平台的世界裡得到認同,一舉兩得。
我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並不是想探討這些現象是否健康,而是單純地希望讓身邊的人知道——我們都值得快樂。現今的社會很多事情都講求因果,要努力才能成功、要成功才有人喜愛、有人喜愛才能快樂…,在這樣的追逐下生活讓我們漸漸忘記了人生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當然有理想是一件令人生更多姿多彩的事情,但在達成那些目標之先,我們每一天都有權利快樂、亦能夠善待自己。簡單至看一套電影、吃一杯雪糕、吹一下海風…每個人都能夠找屬於自己的方式善待自己。
離開文化基地後,我一如既往先加插一個咖啡店環節,稍作休息後便搭客運到屏東市中央市場,再和附近的「職人町」探索。「職人町」原為林務局舊宿舍群,後來轉為作為安置單親媽媽的彩虹家園,直到2019年以帶動屏東品牌的創業公寓為概念,變成一個由年青人實現創業的地方。從遠處就能看到三棟佈滿塗鴉彩繪的建築物,雖然面積不大,但三棟樓高三層的建築物卻有大約三十間由年青人所創立的店舖,不論是餐廳還是咖啡廳、甚至手作小店和攝影的工作室也一應俱全,感覺像是一個迷你版的PMQ。
雖然屏東發展貌似不像高雄那麼先進、也不像台南那麼古色古香,但有時能夠簡簡單單觀察別人的生活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當我在開始日落的時分離開職人町,走到附近的屏東公園時,剛好在一批剛放學的中學生群中逆流而行。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走到YouBike站中騎起單車回家,雖然對他們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當我看到他們穿著校服在馬路上迎著夕陽騎著單車回家,卻覺得很新鮮和浪漫。我們很難追求生活每一日都截然不同,但有時候在既定的環境和日程中,或者我們能夠做一點小小的變化,給自己一個小小的驚喜。記得之前在香港我曾經做過一個小計劃,就是設計三十個小活動,例如「試一間新餐廳」、「嘗試跟一個陌生人對話」、「全日只能夠用$100生活」等等,然後每一日隨機抽一項完成。目的是我希望把一些旅行會做的事情放到日常生活上,讓自己在平凡的日子裡也願意抱著好奇心和認真感受生活。出外旅遊的確能夠認識到更廣闊的世界,這個世界確實有太多故事值得我們用心聆聽並從中學習,即使只是觀察不同國家的人如何生活也能夠成為一面鏡子反思到自己的人生;但同時留在自己的國家,過日常的生活也不一定苦悶,只在乎我們是否願意繼續抱有好奇心發掘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
(我決定分享當時寫的三十個小活動,希望能夠刺激到你為生活增添一些小火花)
1.隨意上一架巴士,然後喺一個未知地方落車
2.試一間新餐廳
3.影一卷菲林
4.行一個文創地方
5.去一間茶館
6.食一件蛋糕
7.拍一條一分鐘影片
8.全日只能夠用 $100
9.去一個博士/美術館睇展覽
10.行書局買一本新書
11.全日只能夠用英文/國語溝通
12.搭電車/搭船
13.同一個陌生人傾計
14.送新專輯比一個人
15.買一份少於$100既禮物比自己
16.買三份少於$100既禮物比三個朋友
17.熄電話12個鐘
18.睇一套戲 (戲院/Netflix)
19.畫一幅畫
20.聽一隻新CD
21.睇一次《小王子》
22.報一個7日內上既workshop
23.做一件Handmade小手工
24.學調一款classic Cocktail
25.煮一個豐富早餐
26.做大清潔
27.全日食素
28.全日唔飲甜野
29.同一個朋友傾電話
30.約一個朋友7日內見面
在屏東的這兩天雖然沒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故事和風景,但同時讓我想更深入了解它更多的面向和個性,就像屏菸文化基地所展示的一樣,屏東其實有很多原住民的色彩和歷史值得發掘。屏東是台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至高雄,南至墾丁,也是屏東縣的一部份。有時候旅遊的時間很短,我們當然希望每一日、每一站都衝擊我們的眼球,讓這短短的幾日旅程收穫變得更豐富;但假若這個地方未能夠感動到自己,也不要因此否定這趟旅程和這個地方,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色彩,只在乎我們是否願意發掘;人與人的相處其實也一樣,我們固之然無法了解所有人,但我們也必須提醒自己,有時候一段關係深刻和長久與否,或許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直發掘我們尚未看到的部份。而接下來,就是一路往東移動,開始發掘台灣另一半的故事。
下一站,台東。